披麻戴孝的由来
在我国实行火葬以前,许多地方的老人去世后,安葬的时候总要最亲的人(如儿子)拜路,三步一跪,五步一拜。送葬的人穿一身黑衣服,再用一只麻袋弄成披风样式,从头顶披戴到腰间。据民间说,这种特别的打扮还有来历呢。
很久很久以前,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,他们成家以后都不孝敬老娘,还总是在娘面前夸口:“等娘过了,要好好热闹一番,让娘睡楠木棺材,要穿红戴绿,为娘唱七七四十九天道场……”老婆婆知道他们说的是假话,想教训他们一顿,尽到做娘的责任。老婆婆一夜没合眼,终于想出个办法。
第二天,老婆婆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:“我死了也不要你们花一文钱,用破草席把我一卷扔在阴水洞里就行了。不过你们要从今日开始,天天看着屋后面槐树上的乌鸦和山树林里的猫头鹰是怎样过日子的——一直到我闭了眼为止。”不花一文钱,这正中了两个不孝之子的心意,他们马上答应了。
兄弟俩本来无心看什么乌鸦与猫头鹰过日子,但经老娘一提醒,出工收工时便不由自主地注意了起来。原来,乌鸦与猫头鹰都是细心地喂养自己的孩子的,这些小家伙不管妈妈飞来飞去衔吃的有多快,还是张大嘴巴,嗷嗷待哺。可是,小家伙长大以后又怎样对待生养自己的妈妈呢?小乌鸦还不错,妈妈老了飞不动,觅不到食,就让她待在家,衔来吃的填在她嘴里,等到小乌鸦老了,又有自己的孩子喂养她。这样反哺之情,代代相传。而小猫头鹰却截然相反,妈妈老得不中用了,就把妈妈吃掉。令人伤心的是,小猫头鹰后来也被自己的孩子吃掉。这样反咬一口,一代吃一代。
兄弟俩越看越看不下去,如今这样对待老娘,将来孩子也这样对待我们怎么办?他们不敢往下想,渐渐地改变了对老娘的态度。可是,天不作美,兄弟俩刚刚开始孝敬赡养老娘,她老人家却偏偏过世了,兄弟俩后悔莫及。为了表示孝心,安葬那天,他们不是穿红戴绿,而是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,穿一身黑色衣服,模仿猫头鹰毛色,披一件麻衣,并下跪拜路。
打那以后,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。有的地方百姓比较穷,穿一身黑衣服买不起黑布,于是就裁一条黑布戴在胳膊上。都是为了表示要永远记取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。
披麻戴孝的传说
据说,人类的祖先还有一条尾巴的时候,老人活到五十岁,尾巴渐渐变黄,最后落掉就死了。儿孙发现老人尾巴黄了,在还没落掉之前就要把老人杀了,全家大小围着烹食,这叫尽孝。后来,有一个老人活到六十岁时候,尾巴已黄得就要掉了。他的儿孙纷纷议论:“阿公尾巴黄得就要掉了。我们要有肉吃了”。老人听了很生气,心想;满堂儿孙都是我养育的,我身强力壮时,你们孝敬我,如今老了,就要宰了我,吃了我,是何道理。可又一想,自己以前不也吃过祖先的肉吗。真是厄运难逃了,只好偷偷躲进深山的石洞里。再说,他的儿孙转眼不见老人,急得团团转,立即分头寻找,找了好几天总不见踪影,只好带着麻袋进山,即当席又当被,又能挡风避雨,好继续寻找老人。他们找呀找呀,找到第七天才在一个深山的石洞里找到老人,可他已经死了,尸身也开始腐烂发臭,闻不得也抬不得,只有两只眼睛还睁得大大的,死不瞑日。见到的人都吓得魂不附体,有的吓昏在地,有的忙用麻袋盖着头、捂着鼻,放声大哭。亲戚和村邻也闻讯赶来,同样用自己的头巾遮脸捂鼻,陪着大哭。最后,就作了个木盒子,由儿子将老人的尸体装人盒内,众人一人一把土,把老人埋在山上。这时,儿孙和亲戚邻居都悲痛未尽,还用麻袋和头巾遮盖着脸,痛哭着回家。他们有的哭老人死得很惨,有的哭自己没肉吃了。从此以后,人们渐渐改掉吃老人的陋习。老人死了,也效仿这种方式,用棺材收殓埋葬。儿孙披麻戴孝,亲人盖头巾为死者送葬。死后第七天要叫墓引魂回家。这种丧葬仪式成为一种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