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归档:石桥铺殡仪馆

选择墓地时要考虑的三个原则

选择墓地时要考虑的三个原则

选择墓地时要考虑的三个原则

选择墓地时要考虑的三个原则

一,就近原则:
墓园位置离家比较近,亲人下葬后,子女家人祭祀方便,逢清明、十月一、节日、或子女想念亲人的时候,方便前往。
二,适合原则:
每个区域有大小二十几个墓园,各具特色:知名度高,地理位置,交通方便、建园规模、配套设施、园区环境、价格服务等不特色而受到不同消费者的青睐。
选择哪个墓园,选择什么样的墓位,要根据自家的地理位置、经济富裕状况、对墓园文化及殡葬文化的理解喜好来决定,切勿攀比,适合的就是最好的!
三,孝敬文化原则:
现在选择墓园,大都是子女在给长辈选购,选择哪一家墓园,选择什么价位的墓位,也体现了儿女对长辈孝心,一是尊重长辈的喜好、心愿,二是希望长辈享受什么样的环境待遇(通过墓园墓地的好与差,表达自己对长辈的孝心)

全面整治违建“豪华墓”等殡葬领域突出问题

日前启动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,全面整治违规销售超标墓穴、违规建设“豪华墓”“活人墓”等问题,进一步整肃殡葬服务市场秩序,推动建立殡葬管理长效机制,促进殡葬行业健康发展。

全面整治违建“豪华墓”等殡葬领域突出问题

全面整治违建“豪华墓”等殡葬领域突出问题

云南省民政厅、省文明办等12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《云南省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》明确,此次专项整治将持续至今年9月底,重点集中在墓地建设管理、殡葬服务和丧葬用品制造销售等方面。

根据方案,云南将对未经批准擅自兴建公墓设施;建设、销售超面积墓穴;农村公益性公墓(骨灰堂)违规对外销售,从事经营活动;在公墓以外建设“豪华墓”“活人墓”以及散埋乱葬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治。

同时,重拳打击未经批准擅自建设殡葬服务设施或提供殡葬服务项目;提供殡葬服务、中介服务及销售丧葬用品不按规定明码标价,强制、捆绑服务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;制造、销售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等违法违规行为。

记者梳理发现,经营性公墓、农村公益性公墓(骨灰堂)、治丧场所、殡仪服务中心(站、点)、殡葬服务中介机构、医疗机构太平间,以及制造、销售殡葬用品单位等均被纳入此次专项整治范围。

一位留守母亲的日记:没什么事,我就先死了!

一位留守母亲的日记:没什么事,我就先死了!

一位留守母亲的日记

一位留守母亲的日记

许多人直言看到照片后忍不住泪奔,因为它戳中了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——给父母养老。当独生子女们遇到这个问题时,状况则更为艰难。照片中的年轻人坐在病倒的双亲中间,孤独无助的背影,仿佛在告诉每个独生子女家庭,这一天,迟早会来到。

根据《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》显示,国内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近10%,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,其中,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.9%。且这一数量仍在增加。

与“留守儿童”一样,太多的老人也过着“留守”的生活,就像作家弋舟所说:我在这世上太孤独,以至于,连自己死了都没人知道。

1

罗奶奶已经72岁了,一个人住在湖北的老家,一个儿子,在广州买了房,离家远,一年也就回来一两次。
儿子上次回来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九,离开的时候正好正月初二,在家里的日子还不到三天,她不怪儿子,知道他压力大,工作忙。
退休前,罗奶奶是名老师,一直都有写日记的习惯,退休后,发现可以写的东西越来越少,翻开过去一年的日记本,写得最多的是:“今日无事”。

在孩子过完年,离开后的一个月里,罗奶奶生病了。
终于有一天,她艰难地在上面写了几个字:没什么事,我就先死了。
罗奶奶去世的消息,儿子三天后才知道。

2

向大兰已经74岁,一个人住在重庆的某个深山窝里,老旧的房子,门槛和房门四角都已经磨圆,屋内一片漆黑,只有简单的桌子、凳子、蜘蛛网,以及发散的霉味。
村里没有年轻人,20岁到50岁的,都在外面打工,留在村里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,年轻人留在农村,一年也挣不到两千块。向大兰的儿女也一样。
邻居说,她的儿女孙子都对她挺好的,每次来看她,都会给她钱花,只是常年在外,无法照顾。
前几年,儿子还把老人接去了广东,不到三年,向大兰就回来了,人生地不熟,气候不习惯,吃得也不习惯,日子久了,儿媳也合不来,越住越痛苦。
回来后的向大兰,越发不爱与人说话,不看电视,也不会用手机,很多时候就在门口坐一天,从早晨看太阳升起,到傍晚看太阳落山,不说一句话。
有一次,邻居看她好几天不出门,就去喊门,喊了很久,也没见答应,以为出事了。找了几个人准备撬门,刚一碰到锁,就听到了里面的声音:“不要撬门,别撬坏了!”
因为腿脚不便,向大兰买东西都要托人捎带。7月17日这天,她给了邻居13元钱,请他买10元药酒、3元止痛片。
2017年7月18日,她的侄子端了碗豆花过来,喊了几声也没反应,想到老太太不爱搭理人,侄子又端着豆花走了。
7月22日,邻居带着药酒、止痛片来找向大兰,喊了半天又没见答应,另一个邻居说,向大兰已经三四天没出门了。
村长、村支书和向大兰的妹妹随后赶来,撬开门后发现,向大兰吊死在门头,脖子里缠着绳子,肚子鼓得老大,屋子弥漫着一股臭味,是自杀。
邻居说,这一辈子受的罪算是到头了,“死了,也就解脱了。”
在农村,这样的事件到处都有。“出门一把锁,回来一盏灯”几乎是他们生前的最真实的写照。
就像围绕他们的大山一样,永远看不到尽头,看不到出路,他们的孤独与寂寞,同样是无穷无尽。死亡,反而成了解脱,成了救赎。
3

王师傅是安徽蚌埠的一名退休工人,60多岁,早年离婚,一个人将两个女儿抚养长大,一个嫁到了外地,一个在本地。
老人独自住在一栋居民楼的楼顶,和周围的人很少来往,也很少说话,邻居的印象是深居简出、寡言少语。可能是害怕孤独,家里养了近十条狗。
有一天,楼下的马师傅发现不对劲,楼上的灯整天整天地亮着,也没关过,家里的狗一开始还汪汪叫,这几天却不叫了。楼下的大妈说,已经好几天没看王师傅出来买粮、遛狗。
大家觉得可能是出事了,于是报警。民警和老王的女儿都赶过来了,门被反锁,打不开,只好联系开锁公司。
门一开,就闻到一股异味,还有一屋子窜来窜去的狗,场面一片狼藉。王师傅已经死了,大概一周左右,具体时间不知。
有人猜测,王师傅死后,狗开始叫,想叫醒主人,却发现主人再没起来。慢慢地,王师傅的尸体开始腐烂,饿急了的十条狗,就开始分吃王师傅的尸体。
表面上繁华的都市,却居住着中国一半以上的孤独老人,没有陪伴、没有照顾,甚至连找个说话的朋友都很难。
他们徘徊于公园、行走于河边,最终在没有黑暗的城市里,等待死神的到来,悄悄离去,没人发现。

4

很多人不知道,年迈的父母是如何生活的。或许,当我们感叹岁月像把杀猪刀的时候,他们却扣着手指,度日如年。
又或许,当我们拎着面包牛奶挤进地铁的时候,他们正拄着拐杖,从公交的起点,坐到终点;又从终点,坐回起点,反反复复。
只为了多说几句话
小郑是上海徐汇区的一名送水工,每隔十天,他都要给小区的一位老奶奶送水,老人七十岁,唯一的女儿结婚了,一个月回来看一两次,多数情况下,老人独自在家。
送水的次数多了,就熟了,每次送水,老人都会找他做点小事,挪一下沙发,搬一下家具,或者替她扔一下垃圾,其实是想把他留下来多讲几句话。
小郑说,我在给她换水桶的时候,她都会抓紧时间跟我说话,家里有些什么人,生活得怎么样,每天送多少水,等等。每次离开,她都会拿些零食,塞在小郑的口袋里。
从没想过,想找个人说话都那么难,哪怕只要几分钟。

坐到终点,又坐回来
刘爷爷已经82岁,躲过了日军的轰炸机,也捱过了三年自然灾害,晚年却被孤独捕获,三个子女,一个出省了,一个出国了,还有一个身体不好,很少过来。
刘爷爷每天基本不着家,去江边看人下棋,或者在小区里看野猫打架,一看就是半天。实在没意思,就随便找个公交车,从起点坐到终点,又从终点坐到起点。
记者要来采访他,刘爷爷特意去超市买了“一个里面有一整只虾仁”的高档速冻饺子,一定要留记者吃顿饭。饭桌上,刘爷爷喃喃自语:“爷爷其实不饿,就是想桌子对面有个人一起吃饭。”
对他们来说,不缺钱、不缺穿、不缺吃,唯一缺的是,饭桌的对面能有个人一起吃饭。

很少洗澡,害怕摔倒

李皖园已经76岁,一个人住在北京东城区,她身上患有两种慢性病,两年前就已经行动不便,最大的困难是吃饭。
只能靠女儿每周末过来帮忙做顿饭,或带来够吃一周的包子、饺子。女儿已经53岁了,身体也不是很好,来一次也不容易。
老人说,为了不拖累女儿,“晚上尽量少喝水、少吃饭,少去卫生间”,“也尽可能少洗澡,万一跌倒、摔伤,就太麻烦了。”
谁又能想到,那个曾经扛过世界的母亲,到老了竟然连澡都不敢洗。

5

这几天,微博被一个故事刷屏,贵州大山深处的一位老人,女儿在广东工作,因为距离远,只有过年才回家,出去工作了5年,就回了五次家。
母亲以为女儿工作忙,好几次生病,都没告诉她。所以在女儿的印象里,母亲的身体一贯健朗,她不知道母亲一直患有心脏病。过完年,女儿又准备去广东,离别前,母亲还对她说:“女儿,放心,妈妈身体很好。”
在一个平常的深夜里,母亲悄悄地去世了,好几天没出门,村里的人才破门而入,老人的尸体已经冰凉,连具体哪天去世的都不知道。
女儿从广东匆忙赶回来,看到地上的母亲,嚎啕大哭:“我好后悔啊,真的好后悔啊,过完年我不该回广东。应该留下来陪妈妈。”
其实,错的不是女儿。谁都没资格去责备一个摆脱农村、走向城市的儿女,那是不可逆转的滚滚红尘,那道无法跨越的城乡差异的鸿沟,最终会将儿女与父母分离开来,可能隔着千山,隔着万水,最后也隔着阴阳。

6

刘先生已经买好了回家的高铁,他在广州工作,老家在河南,隔着千山万水,几天前,老父亲打来电话,告知他家里一切都好。要是没时间,清明就别回来了,他一个人能搞定。
儿子笑了笑,告诉老父亲,最近不忙,已经买好了回去的高铁,一放假就回家。
其实,不忙是假的,他刚从外地出差回来,整个清明都安排得满满的,但他还是多请了两天的假,加上清明,一共五天,他知道,钱永远赚不完,再忙也得回一次家。
他曾问过自己,如果和父母分隔两地,每年能回去几次?一次几天?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,就算父母超出13岁,活到85岁,算一算,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?”
如果一年就春节回家一次,一次待七天,除去聚会、应酬,以及睡觉和上街购物,真正能在家里陪父母的时间还不到两天。
这么一算,在余生剩下的日子里,陪父母的时间竟然不足一个月,算完,不禁哽咽。

远离父母,有时候是身不由己,或许我们能做的是,仅仅是趁着父母还健在,趁着我们还年轻,多回家看看。对年迈的父母来说,这就足够珍贵了。

石桥铺殡仪馆游记

“师傅,去石桥铺!”,我们一上车便告诉师傅,然后师傅边开车边询问具体地点,于是在地图上搜寻合适的地点。之所以没有直接告诉他去殡仪馆,其实是担心被拒载,与加价相比,拒载会更让我们更伤心。
我们就试探着问师傅知不知道那边有个殡仪馆,“知道啊,那是重庆第一殡仪馆”,师傅直接回答。
起初的担心,感觉有点多余了,这让我们出乎意料。师傅一直将车开上坡到挡车杆处,说“不让进了,你们走上去吧!”,一下车我们才发现,车子开到了殡仪馆的大门口,山路的尽头是正在再修建的新楼,所以就禁止通行了。

石桥铺殡仪馆游记

石桥铺殡仪馆游记

(石桥铺殡仪馆)
石桥铺殡仪馆属市民政局直属事业单位,1958年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同志亲自选址建造,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首批8家殡仪馆之一,主要担负主城范围内治丧、火化、安葬等殡葬服务工作,年火化量10000具左右。

(服务楼旁在建的工地)
虽说当初建立殡仪馆的时候可能位于荒芜的郊区,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,昔日的荒芜逐渐被繁华的城市包围,尽管也有人提出搬迁请求,但石桥铺殡仪馆并未被迁至远郊地带,也许这与他们对待生死的态度也有关系。
可能有些地方的殡仪馆即便通公交车也是班次很少,更是没有直达的。而出了石桥铺殡仪馆的小路,便是轻轨1号线的高庙村站。而沿街的商铺除了公墓、丧葬用品、石碑雕刻店,还有其他行业的店铺。

(高庙村 轻轨站)
去石桥铺殡仪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参观他们的集中治丧。再进门口的左手边是餐饮及住宿大楼。一楼为餐厅,二楼以上为住宿,完全是酒店的管理模式。

(服务大楼,守灵厅)
服务大楼即是家属守灵的地方,一层为接待、洽谈、缴费,整栋楼中庭是空的,守灵房间位于四周,守灵厅有大中小之分。每一层设有接待处,为家属提供服务咨询、写挽联等服务。而在每一层的电梯出口都有清晰的标识牌,指引守灵厅的位置。
每层走廊的墙壁上,也挂着宣传生命与死亡有关的古典名句。

(大厅里的文化宣传)
通过这次游记,让我很有感触,随着人们对死亡态度的改变,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将是未来鏖战的战场。别人的现在也许就是你未来的必经之路,是否是宿命,这就看你是主动应变还是被动改变了。

超度亡灵的功德

超度亡灵的功德

超度亡灵的功德

超度亡灵的功德

说到超度亡灵,先要说明亡灵的性质。人死之后的生命主体,称为亡灵。民间一般的观念,认为人死之后即是鬼,而且永远做鬼;但佛教从来不认同这个说法,否则,就谈不上超度两字了。佛教看凡界的众生,共分为天、人、神、鬼、傍生(牛马乃至蚊蚁等动物)、地狱等六大类,在此六类之中生来死去,又死去生来,称为六道轮回,所以,人死之后,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成为鬼。

佛教使人超出并度脱了这六道轮回的生死之外即称为超度。但是,凡夫在死后,除了罪大恶极的人,立即下地狱,善功极多的人,立即生天界而外,一般的人,并不能够立即转生。未转生的亡灵,却不就是鬼,那在佛教称为“中有身”或名“中阴身”,即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间的一种身体,这个中阴身,往往就被一般人误称为鬼魂,其实它是一种附著于微少气体而存在的灵质,并不是鬼魂。

中阴身的时间,通常是四十九日,在这阶段之中,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。因为佛教相信,就凡夫而言,除了福业特别大的人,死后立即上生六欲天,定业深的人,死后立即上生禅定天,罪业特别重的人,死后立即堕地狱,至于一般的人,死了之后尚有四十九日的缓冲期间,等待业缘的成熟,再决定轮回的去向。

所以,人死之后的七个七期之中,亲友们为他做佛事,有很大的效用。若以亡者在生时最心爱的财物,供施佛教,救济贫病,并且称说这是为了某某亡者超生而做的功德,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更好的去处。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,最好是在七七期中。如果过了七期之后,再做佛事,当然还是有用,但那只能增加他的福分,却不能改变他已生的类别了。

假如一个人在生作恶很多,注定来生要做牛或做猪,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,若有亲友为他大做佛事,并使他在中阴身的阶段听到了出家人诵经,因此而知道一些佛法的道理,当下悔过,立意向善,他就可能免去做牛做猪而重生为人了;如果当他已经生于牛群猪栏之后,再为他做佛事,那只能改善这条牛或这头猪的生活环境,使之食料富足,不事劳作,乃至免除一刀之苦,被人放生;如已生在人间,便能使他身体健康,亲友爱护,事业顺利;如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也能使他莲位的品级升高,早日成佛。

不过也有例外,如果是枉死,或者死得凄惨,由于怨结不解,他们纵然已经化生鬼道,还会在人间游荡,这就是通常传闻的“闹鬼”。这样的情形,需要诵经超度(向其说法使其知所去处),佛力引荐往生善道。佛教通常称鬼道众生为“饿生”或“饿鬼”,所以往往用密法的咒力加持,变食施食的焰口及蒙山,对于平安鬼类的作祟,有特别显著的效验,这种功能的佛事,对于佛教之外的其他宗教而言,是没有办法的。

我们知道了超度的意义,和超度的重要性,那么亡故亲人的家属,在没有机会或者无法请法师超度的情况下,家属自己也可以诵经超度,一般情况下,若亡者生前不信佛教,家属就主要念诵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来回向超度,具体是,以虔诚恭敬的心,念诵经典,诵完之后,按照经文末后的回向文,加上亲人的名字,回向功德,若能七七四十九日中不间断,每日诵一部,或三部,回向亲人,亲人可获得巨大利益,甚至诚孝之心感通佛力,在佛力的加持之下,亲人往生善道是极有可能的,当然诵经的数量并无定数,一部多部,主要以恭敬至诚之心为重。

土家族丧葬习俗—跳丧

土家族丧葬习俗—跳丧

丧礼,属人生礼仪中的大礼。丧礼的基础是后代的爱亲、思亲和孝亲情结的极终表达。同世界上一切民族的丧俗所表达的极终意义一样,土家族的丧葬习俗也是最能代表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形式之一。

亲人去世,邻里齐聚,唱丧歌,打丧鼓,追祀亡灵,歌舞以祭,人们习称之为跳“撒尔嗬”,这是以丧歌中的“撒尔嗬”衬词而得名。在土家族,人们则直称之为“跳丧”。同时,除“跳丧”以外,还有“坐夜”。跳丧与坐夜的共同点在于都以“击鼓以兴哀”,不同点在于跳丧既歌且舞,而坐夜歌而不舞。但总的来说,都不离爱亲、思亲和孝亲的意蕴。
在现存的跳丧舞中,舞蹈语汇丰富,婀娜中不失阳刚之气,一招一式皆让人深深体味到那种从远古走来的厚重的“白虎之勇”的涌动。然而,仔细留意这些舞语,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,除[四大步]、[待尸]、[幺姑姐]、[滚身子]、[摇丧]、[幺女儿嗬]等以动作要领或衬词得名外,其它诸如[双狮抢球]、[凤凰展翅]、[犀牛望月]、[牛擦痒]、[虎抱头]、[狗连裆]等等舞语的得名,都得惠于对动物行为的模仿。

在全场的丧礼中,进入“正场”的丧仪是整个丧事活动的高潮。伴随着狂劲亢奋的丧舞,高亢入云的丧歌响彻夜空。内容丰富而广泛的丧歌,一如潮涌,悼亡、慰生、讲历史、说故事、打哑谜、天上地下,无所不容。

在土家人的传统规矩中,除了对英年早逝者或死于非命者外,但凡老人去世,多称“喜事”。且与婚姻仪礼的“红喜事”相对应,称这种丧事为“白喜事”。届时,参与丧礼的亲戚邻里,在吊唁中也大多要说“恭贺您,敬了孝心了!”丧事喜办是世俗的传统,相反,不遵守这种传统的人会受到社会指责,叫“不懂规矩”。
然而,综观丧礼的全过程,孝家并不因为“丧事喜办”就显得轻松,相反,整个的丧礼都无不充满着后代那种爱亲、思亲和孝亲的情结,哀痛之情仍然是丧礼的重要成分。一如土家女儿的哭嫁,尚且那般“恋亲恩、伤别离”,土家人的亲丧就更不能没有感情的渲泄了。古人说:“叫啸以兴哀”;今人说:“人死众家丧”,都是一个道理,即向亡者做最后的告别,表示最后的敬礼。因此,即便是不请自来的歌师,也要表达对亡者的吊唁,他一脚踏进门堂,开口的丧歌所表达的也即是“陪亡”的愿望

半夜听见丧鼓响,不论南方是北方。
你是南方我要去,你是北方我要行。
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,打一夜丧鼓陪亡人。

同样,传统的土家丧礼中也笼罩着一层宗法与伦理的帷幔。亲亲疏疏的家族关系,最集中地反映在 “五服”上,斩衰、齐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缌麻,五种不同的丧服,明显地受到儒家伦理道德所规范的“五伦”,即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的影响。同时,亲属团体中的亲亲、尊尊、名分、长幼的区别,也同样展现出各自轻重不同的服丧礼制,分享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。因此,土家族的丧礼,不啻于一次亲属关系的大检阅,一次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大展示,一次伦常礼教的大演习。

重庆市免除人体器官捐献人基本丧葬费用取得初步成效

重庆市免除人体器官捐献人基本丧葬费用取得初步成效

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自愿、无偿捐献人体器官、角膜的捐献人,经审核在1500元内免除基本丧葬费用,并免费提供200元以内的骨灰盒。自2016年5月实施以来,共为29名捐献人免除基本丧葬费用4.1万元。

我国重要祭祀节日

我国重要祭祀节日(阴历)

清明节: 四月初五,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之一,又称郊游节、上坟节、聪明节等。我国最早的太阳历以及《国礼?春官》清晰记叙了 ” 冬夏致日,春秋致月,以辨四时之叙 ” 的地理历的最基本常数。清明时节,气候转暖,大地回春,万物复苏,一片生机盎然,家家门口插柳条,祭扫坟墓和城外郊游。《岁时百问》说 ” 万物生长此刻,皆清洁而洁白,故谓之清明 ” 。中华民族的祭祖活动往往在城外进行,人们把上坟和郊游结合起来即陶冶情操,又促进了身心的健康。

端午节: 五月初五,是我国年历的一个节日-端午节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,其实历来都说法不一,干流的说法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的爱国诗人屈原,因之也是一个祭奠先人的日子。

鬼节: 七月十五,中元节,人称鬼节。风俗信任,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,所以要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来让他们早早地回去。中元节,也是释教的“盂兰节”。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。话说,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阴间。目莲用其神通力,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,肚子很大,喉咙很小,不能进食,饿得很辛苦。他见状,拿了饭要喂母亲,但是饭一进口,就烧成灰炭。目莲感到沉痛极了,要求释迦挽救。释迦通知他说:其母罪孽太深,必定要以盆器,罗列百味,供奉众僧,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。总算,他协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。后人因而应念心中,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,施佛及僧,酬谢爸爸妈妈养育之恩。

七月十三: 地藏王菩萨的生日,听说他将救助全部行善的人。

十月初一: 气候渐凉,民间有给亡人送寒衣的习气。

十一月十六: 此日祭供有请求佛主超度亡灵的意思。

十二月二十三: 俗称小年,是祭祀迎春之日。

同时,能够在每月初一、初八、十五、十九、二十三、二十九和三十祭供,以消罪生福。另可按逝者卒日进行祭祀。

土葬7天被“强行起棺”?

本年5月1日,杨桥村齐川源小组81岁的乡民郑某意外身亡。“头七”过后的5月10日,依照入土为安的习俗,其家人为郑某实施土葬,坟墓就设在离家400米远的山脚下。郑某逝世的日子,正是上饶市在弋阳县举行全市绿色殡葬现场推进会的前一天。漆工镇安排镇、村干部来到死者家里宣传绿色殡葬方针。”按当地民间习俗,葬后起棺就是对死者“不尊”。最终劝说无果,在相持与压力之下,弋阳县殡葬综合执法工作组决议强行起棺。

据报道,一个多月的时间,该市至少收缴、燃烧5000余副棺木。上饶的毁棺举动还与政绩查核直接挂钩,在全市形成了一场殡葬变革“比赛”。甚至有一些县城作出许诺,方针要提前完成。所以,在继续进行“毁棺”之余,上饶市发生了“强行起棺”事件。
从现在的状况来看,这场“殡葬变革”尽管当地部分有与乡民进行沟通,也给予了必定的补偿给自愿上缴棺木的乡民,但面临不愿意将棺木和遗体火化的乡民,却出现了“强行起棺”的事例,这样采纳“一刀切”的办法,也明显的现已激起了一些当地民众的不满情绪。

也有网友以为,殡葬变革就是需求“一刀切”,忍一时之痛,后边的路才会更宽。

我们都知道,类似于“入土为安”这样拥有着持久历史的风俗风俗观念,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让民众承受和改动的。那么当殡葬变革面临这种敌对,该如何是好?
殡葬变革要有强度,更要有“温度”
早在2012年11月16日,国务院令就要求将《殡葬管理条例》第二十条修改为:“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,或许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、缔造坟墓的,由民政部分责令期限改正。”删除了此前的“拒不改正的,能够强制执行”的条款。这实际上现已为权力介入殡葬变革划出了较为清楚的边界。
此外,绿色殡葬势在必行,但也并不意味着变革就能够“我行我素”,不充分考虑民众的心思需求。即使有再好的方针初衷,若是由于没有及时采纳恰当的阐明、安慰等办法,处理好民众的敌对心思,因此激起民与政府间的敌对敌对,反而会舍本求末,是否失了民众的心不说,变革能否顺利进行都会因此埋下危险。

若是为了想管理占用林地、耕地等安葬乱的状况,寻一处荒山瘠地作为暂时的安葬地,然后将坟墓的搬家依据当地的习俗习惯进行操作。并且想要让民众承受火葬,能够采用经济上鼓舞的办法,例如:提高土葬的价格,给予火葬经济补偿,对自愿将土葬变更为火葬的给予奖赏等等。
国家对于火葬也出台了许多方针,可是依据当地的风土人情执行起来又遇到各种困难,绿色殡葬变革这条路任重而道远。

“风水先生”变“文明先生”

在这里有一个特别集体,曾经是“风水先生”,现在他们成了“文明先生”,雷祖浪就是其间一员。
在乡风文明建造作业中,我县捉住“风水先生”这一特别集体,创新作业思路,教育引导他们由陈规陋习、封建迷信的领头人,变成绿色殡葬变革的宣扬者、倡导者。

他叫雷祖浪,之前是南安镇花园村一带有名的“风水先生”。我县推广殡葬变革之初,被变革砸了饭碗的雷祖浪,很不不支持这项作业。为此,当地镇村干部屡次上门,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,向他解说殡葬变革的效果。雷祖浪终究被干部们的作业热心和绿色殡葬的成效打动。前不久,他不只自动上缴了棺木和签定了坟墓搬家协议书,还加入了红白理事会,成为绿色殡改的宣扬者、倡导者。

采访中, 雷祖浪表明,要起到带头效果,把迷信破除,把这些欠好的习惯改掉,要把咱们大余环境搞得更美好。

南安镇花园村乡民陈阿姨赞道,现在这个坟墓都迁走,环境都更好,咱们很支持这项作业。

风水先生不讲风水,讲文明了。在雷祖浪及红白理事会的带动下,绿色殡葬在花园村顺畅推开,乡民也都纷纷自动签定了迁坟协议。
风水先生“言传身教”,不讲风水讲文明,推进当地绿色殡葬蔚然成风。全县136名殡葬从业人员也都悉数签定绿色殡葬承诺书。